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魅力海淀 > 人文历史

清华大学朱自清雕像和纪念亭

2016-12-23

  朱自清(1898—1948),字佩弦,号秋实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。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,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、浙江多所中学教书。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。1923年发表长诗《毁灭》,影响很大。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,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。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《背影》,成为著名散文作家。1931年留学英国,1932年回国,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。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,1948年8月12日病逝。

 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,是著名的诗人、散文作家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参加过“五四”运动并结识了共产党人邓中夏。在清华任教时,他曾和学生游行,亲历了“三?一八”惨案。“九?一八”事变后,他思想开始转变,曾参加“一二?九”运动。抗战后期,他拒绝到蒋介石政府中做官。1946年李公朴、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,他冒险参加了李、闻追悼会。1947年他又冒“坐牢”的危险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任意逮捕人民,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了名。此时,他生活清苦,一身重病,但仍在《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》上签了名。朱自清的高风亮节,赢得了人民的敬仰,也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。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。”

  屹立在“水木清华”荷花池北畔的朱自清纪念雕像,建于1987年4月。像高2.3米,为全身坐姿大理石质地,洁白如玉,象征着主人公的高风亮节。像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克庆设计制作。在荷花池东畔,有一座古式四角方亭,为1917年自今清华大学科学馆一带迁入,原名“迤东亭”。1978年4月,为纪念朱自清先生,改名为“自清亭”内有金德年书“自清亭”匾额。